close

歐盟成長率  

我們如何才能幫助深陷經濟危機的南歐國家減少外部逆差?「歐豬五國(PIIGS)─葡萄牙、義大利、愛爾蘭、希臘及西班牙」逆差嚴重,德國等其他歐元區國家則擁有經常帳順差,彼此利益衝突,因而爭議不斷。但近年來又出現另一種更重要的失衡現象:即PIIGS在商品及服務貿易上對中國發生逆差。而這表示可能有一種新方法可以解決南歐的經濟沉痾─人民幣升值。

2004年之前,PIIGS最大的逆差來源是歐元區其他國家。但2005年時,五國對歐元區以外國家的總逆差額達372億歐元(486億美元),比對歐元區其他國家的逆差總額還多出40億歐元。

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前,五國對全球的逆差創下1,165億歐元的新高,其中對中國的逆差為348億歐元,首次高於五國對德國的逆差總額,差額超過20億歐元。

在之後的四年間(2009-2012),PIIGS對德國、歐元區及全世界的逆差額均大幅縮小,但對中國的逆差仍居高不下,2010年為330億歐元,2011年仍有290億歐元。

兩項關鍵因素有助於說明其中原委。第一,2000年代初期歐元曾對人民幣迅速升值;2001年平均匯率為1歐元兌人民幣7.4元,2007年已升到1歐元兌人民幣10.4元,之後到2012年8月時又回貶到1歐元兌人民幣7.8元,部分原因是人民幣追隨美元走勢,而在2002-04年間美元曾對歐元大幅貶值。歐元大幅升值,使歐元區的競爭力減弱,對PIIGS的衝擊尤大;這些國家當時經濟繁榮,吸引大量外資流入,使通膨及工資上升。

另一項因素也對五國的競爭力造成不利影響。南歐各國的經濟對紡織、成衣及鞋類等產業依賴甚深,而這些產業受到中國廉價品的激烈競爭。據國際貨幣基金(IMF)的研究指出,葡萄牙、義大利、希臘及西班牙的貿易逆差,主要是由中國的紡織品所造成。反觀德國、芬蘭、奧地利及法國只受到輕微影響,因為這些國家出口產業的競爭力強,例如機械業等,而中國在這方面的競爭力弱。

IMF的其他研究也強調,除了中國崛起外,中歐與東歐的整合,以及油價上漲,也對歐元區各國的經濟情勢造成不同層面的影響,而其中PIIGS受創最重。五國目前對世界其他地區的貿易失衡仍然嚴重,但歐元區其他擁有順差的國家已對五國提供資助。

歐元區該如何進一步協助五國?低利率、高負債和高財政赤字已使再採取貨幣政策和財政擴張的空間有限。工資也很難再進一步壓縮,否則可能造成反效果,因為工資下降會壓抑內需,使經濟衰退的風險升高。

讓這些困頓國家更能夠調整外部失衡的條件有三:即外部需求增強,融資環境寬鬆,以及歐元貶值。只要使人民幣對歐元及其他主要貨幣的匯率升值,便能夠產生重大的效果。

如此將使南歐國家的外部需求增加,同時讓各國的財政赤字與貿易逆差能夠進一步縮小。事實上德國過去幾年來就是靠外部需求增加,來降低財政赤字。

歐元區決策人士應該注意的焦點是,外部需求疲弱和中國的出口對南歐各國造成的困難。在這種情況下,弱勢歐元可望對疲弱的歐洲經濟有所助益。

(作者Franz Nauschnigg是奧地利國家銀行歐洲事務與國際金融組織部主管、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家/編譯任中原)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傑夫東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