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經濟日報╱香港特派員 李春

中國經濟,恒久爭議的是四對八字,即「冷熱、快慢、高低、脹縮」。目前前面三對六字不用爭了,要爭的只有脹縮二字。

冷熱就是經濟是冷了還是過熱,這是90年代爭得最多的;快慢是講經濟增長的速度,是否在把握之中,2000年以來,這一對討論得不少,特別是金融危機以來;高低是指主要經濟指標的符不符合預期,甚至是否真實,最近對此續有爭議。下面要討論的輪到脹縮了。

所謂脹縮,就是通脹(通膨)和通縮。中國今年的宏觀調控基本方針是九個字,即「穩增長、控通脹、防風險」,這說明,控制通脹,是今年的基本政策取向

有人會議,這個宏觀政策取向,是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的,今年3月人大會議定的,會不會已經變了?沒變。6月7日李克強到河北調研,召開華北經濟會,還強調了這一方針。

既然大方針沒變,就說明中共經濟決策者掌握的政策也沒變,為什麼說這脹縮二字,下一步會有討論,甚至出現爭論呢?那是因為,中國經濟的現狀變了。

中國經濟的現狀有何變化?那主要是來預期在第2季經濟增長會有所回升,但現在看來,經濟還可能持續放緩。在經濟放緩的同時,拉動中國經濟的三匹馬都顯得沒勁,5月中國全國居民消費價格(CPI)總水平同比上漲2.1%,低於市場預期,顯示消費乏力;固定資產投資,今年前五月累計增速較今年前四月回落0.2個百分點;進出口貿易清理了「過水貨」後,5月進出口數據創下新低,現了大幅回落的原形

看完宏觀,還看看微觀,微觀是工農業都在回落,其中工業增加值和發電量增速繼續回落,製造業領域出現產能和庫存嚴重過剩。市場需求明顯不足,企業經營困難。

這一經濟現狀,符合通貨緊縮階段的特徵。中國經濟界有人說,這一特徵不是現在才顯落,去年第4季已經呈現,到現在轉為嚴重。也因此,在野的經濟學家,和「體制內」的智囊,近日開始齊唱「防通縮」這支曲。

不過中國經濟現象,通常會有「中國特色」。一般經濟學上解釋的通縮,說是「有效需求不足,物價持續下跌,最終導致經濟發展速度減慢乃至下降的經濟現象」。中國式的通縮,可能會倒過來說,說經濟放緩了,有效需求不足了,產品大量過剩了,儘管物價沒有持續大跌,但也造成經濟通縮了

還有個特點是,中國式產能過剩,說來就來,還從上游到下游,蔓延得相當快。目前中國上游的煤炭、電力、風電等能源行業,以及銅、鋁等工業原料的產能,再到中游的鋼材、水泥、玻璃、化工產品、工程機械的產能,一直到下游諸多產品的產能,大都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。也就是說,中國面對的產能過剩問題,相當複雜。

在這種現狀下,不處置通縮問題,當然不行。那是否意味著,宏觀調控的方針政策,將出現大變大改?預期不會,不論是對通脹還是通縮,當局都不會口頭承認,只會暗中使勁,完了事才來總結。不信回查一下朱鎔基、溫家寶是不是這麼幹的,李克強也可能蕭規曹隨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傑夫東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