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下雜誌 2013-01-23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大陸市場遲遲不鬆綁,台灣金融業紛紛前進成長快速的東協。
農曆年前,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就要上路,央行已通知國內各銀行,儘早準備相關工作,讓人民幣業務也可以在國內上路。
兩岸金融發展揭開新的一頁,但大陸高喊開放卻不鬆綁。國內金融業的目光,已開始從中國大陸,瞄準更具成長潛力的東協市場。
一月初,馬來西亞財政部副部長林祥才,受邀來台參加《二○一三CWEF天下經濟論壇》。他透露,中國信託正計劃向馬來西亞申請設立據點,而該國的聯昌國際集團(CIMB)也評估來台設點。
西進?或是南向?
這個十多年前,台灣製造業經歷的抉擇,現在也發生在金融業身上。
金管會統計,一二年申請到東協國家設點的國內金融業者,就有彰銀、上海銀、國泰世華、玉山銀等;目的地包括柬埔寨、緬甸、泰國、印尼等。馬來西亞則可能是新一輪佈局的熱門地。
然而,不管是中國大陸或是東協各國的市場,台灣金融業都很難跟當地業者「比大」。
全球前十大銀行中,中國就有中國工商銀行、中國建設銀行與中國銀行入列。現在,東協市場有新加坡的星展銀行(DBS)跟馬來西亞的聯昌國際在競爭。
東協金融圈 激烈整併
515期手機變銀行
購買訂閱去年,星展銀行用九十一億星幣(約二一五○億台幣),買進印尼金融銀行的股權。聯昌國際則以八.八億馬幣(約九十億台幣)取得菲律賓商業銀行六○%股權。
激烈的整併,正在東南亞國家的金融業上演。